观刈麦练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PAGE1 / NUMPAGES1 观刈麦练习题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青壮年们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他们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看是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他们只能忍受这酷热了。诗到此处,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也会给予了深深的怜悯之情。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的复杂心理。 3.贫妇人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繁重的赋税让部分农民买光了田地,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 4.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 同意。“悲怜”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之情,这些都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 样的官员? “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7.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8.本诗描绘了那三幅画面 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 9.主要写了那两个场景? 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辛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10.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1.全诗留露出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描写盛夏五月繁忙的情境,表现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愧疚之情。 《观刈麦》赏析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晏yàn 2.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 。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4.描写贫妇人“拾遗穗”场景的句子是。 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 答: 6.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答: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 1、 主旨: 2、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排场?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笔者怎样的思惟感情? 4、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