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内容摘要】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数感 情景 体验 生活 活动 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学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来自数学活动实践,有指导数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感知数为何物 充满诱惑的教学活动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加深对数的认识 ,形成数感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自然数时,教师讲述原始社会古人生产力低下,刀耕火种的故事,使学生对自然数的产生有了深刻的印象。关于自然数“1”,可以让学生组词,小到一粒沙,一滴水,大到一个国家,一颗星球。也可以让学生用“1”表示不同的数量,一个人,一家人,一班人。还可以让学生用“1”表示模糊的数量关系,一堆苹果用整体“1” 在现实生活中,数的表示方法的多种多样,它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教师有时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介绍我国记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知道现在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世界通用的。有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为什么长度单位要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光年这么多单位?假如长度单位只有一个“厘米”,芜湖到马鞍山的实际距离用厘米表示容易吗?假如长度单位只有一个“千米”,那么一只铅笔的长度用千米表示方便吗?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数量用不同的数量单位来表示的必要性。至于为什么要有个级,万级,亿级则是同样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数的表示方法为什么多种多样就不言而喻了。 2.构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感应数在何处 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和数“密切”接触。现代教育心理学家高文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有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应数无处不在,数就在自己身边,体验数感的存在。 比如,要学生写出自己的出生年月,相互比较一下年龄的大小,让学生发现出生的年份,月份越大年龄就越小。要学生报一下自己的座位号,说一说各座位号是什么意思,原来它们是表示序号。而电话号码的前面几位数代表地区,后面几位数则是随机生成,不代表任何意义。通过活动,学生对不同的情境中数的大小关系吃得透,把握得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数学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如,为了让学生感应信息数字化,教师构建了一个活动平台:学生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抄下来并解读。当明白了身份证号码各位数字代表的信息后,请学生当一次校长助理,仿照身份证号码的设置,为全班设计学号。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应到数能表达和交流信息,而且数就在生活中。 3.开放活动时空,让学生感受数有何能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开放时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活动中出真知,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如春游时带全班学生到公园划船游玩。公园每条大船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位同学,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船方案,计算出钱数,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并说说理由。于是种种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7条大船,2条小船租金最省。学生亲身感受到选择恰当的算法的好处。再如,学校开展“从未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活动。为了增加说服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要求学生估算解答。“全国的小学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小张纸,一年全国小学生要浪费多少吨纸?要用多少辆卡车运输?”这道题里的小学生数,一小张纸有多大多重,一辆卡车能运几吨等数据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8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