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欣赏者的认识是以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为出发点的,但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以抽象概念出现,只能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因此,欣赏者的认识活动直接受艺术形象的特性所制约。这种制约表现在:艺术形象唤起欣赏者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和形象记忆,并规定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进而向欣赏者展示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使欣赏者受到教育。但是,欣赏者欣赏艺术的活动,决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始终活跃着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活动。它是被动中的主动,制约中的能动。欣赏者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 “再创造”是一种在感受基础上的想象活动和体验活动。欣赏者作为社会上特定阶级的成员,他在进行艺术欣赏之前,对社会生活原有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趣味好尚、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所有这些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都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基于想象和体验的“再创造”,一方面受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制约,另方面又受欣赏者的主观条件的制约。作品的艺术形象为欣赏者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诱导,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影响着欣赏者怎样想象、怎样体验,以及怎样接受教育和接受教育的程度。这就是说,作品的艺术形象本来具有客观的规定性,但是,由于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差异,呈现在不同欣赏者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他们对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评价的领会往往也各不相同。生活经验丰富并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欣赏者,可能很好地把握艺术形象及其思想内容,甚至发现作者主观尚未意识到的作品的社会意义;主观条件较差的欣赏者,对作品的内容可能把握得也差一些。所以,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具有在欣赏者的头脑中补充形象乃至变动形象的特点。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着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者发掘出艺术形象的思想内容,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欣赏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体验和想象。在人们的实际生活里,没有体验就不能进入别人的心境,不能发现别人内心的秘密;这对于欣赏活动也是适用的。欣赏者的体验对于深刻感受形象有极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的体验以自己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为主观条件,体验到他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的反映在作品中的生活,体验到作品里的人物的生活、思想、情感,从而对这一切产生爱憎的感情,作出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和判断。欣赏者靠自己的体验仿佛参与这一形象的“创造”活动,这样就不仅使欣赏者仿佛进入了作品直接反映的生活,而且为他准备了对作品所直接反映或没有直接反映到的生活的认识创造了条件。如小说《红岩》所表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体现在各个方面,也体现在“渣滓洞”秘密监狱联欢会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这副对联之中。这种古代的现成诗句出现在上述的场合下,就具备了完全不同于旧时代这诗句的原有意义。但是,对于读者说来,这种意义却只有首先通过对《红岩》所描写的革命者的生活斗争的体验才能得到理解。深刻的体验不仅是艺术感受的主观原因,也是认识艺术的思想内容的主观条件。对于生活经验不同的欣赏者来说,同一作品对他们将引起不尽相同的体验。不论这种差异多么显著,但是,“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作品“也就失去了效力”。 欣赏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感觉经验是想象的根据。想象这一心理能力,也就是艺术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感受的主观条件。欣赏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在欣赏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它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个人生活经验受着一定阶级以及极其丰富的社会生活所制约,个人生活经验在欣赏活动中的作用,同样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间接反映。通过想象,欣赏者以自身特殊的生活经验(包括审美经验)去充实艺术形象,这也就是艺术形象能够普遍作用于欣赏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欣赏活动根本没有相应的想象,欣赏者在静止的雕刻中感觉不到大理石上的“体温”和“动作”;没有想象,多么善于运用蒙太奇技巧的电影,也将失去两个组合在一起的画面之间所产生的一种新质;没有想象,多么优秀的诗句所运用的文字符号也就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无所谓广阔的艺术境界。 欣赏者的想象活动是由艺术形象所唤起的,这种想象的范围和趋势为艺术形象所制约,艺术形象既是想象的出发点,也是想象的落脚点。欣赏者的想象基本上是在艺术形象规定的基础之上的“再创造”。但是,由于不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欣赏经验是有差别的,因此他们之间对于同一艺术形象的体验和想象可能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不过,这种差异只要不是从对作品的任意曲解而产生的,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