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3 卷第 3 期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ol.43 No.3 2007 年 3 月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r. 2007 新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 赵永武 吕彦明 蒋建忠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无锡 214122) 摘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粗糙表面弹塑性微观接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基于接触力学理论和接触微凸体由弹性变形 向弹塑性变形及最终向完全塑性变形的转化皆是连续和光滑的假设。研究单个微凸体在载荷逐渐增加时的变形规 律,并重点推出弹塑性变形区间的接触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导出了粗糙表面的接触载荷、平均分 离和实际接触面积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在不同的塑性指数和载荷条件下,该模型与 GW 弹性模型和 CEB 弹塑性 模型就实际接触面积和法向距离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同样塑性指数和载荷条件下比 GW 模型预 测的实际接触面积大但法向距离小,且两者的差距随塑性指数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 符合人们的试验观察和直觉,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地描述两个粗糙表面的微观和宏观接触状态。 关键词:粗糙表面 弹塑性 接触模型 微凸体 中图分类号:O344.1 O343.3 [8] 型的上述缺陷,ZHAO 等 提出了包含弹性、弹塑 * 0 前言 性和塑性三种变形状态的表面接触模型,但该模型 也存在微凸体接触压力的变化在变形转化临界点处 粗糙表面的接触问题是摩擦学中最重要的研究 不光滑和完全塑性变形临界点未确定等不足。 课题之一。GREENWOOD 等[1]第一个提出了粗糙表 KUCHARSKI 等[9]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变形球的接 面的弹性接触模型(简称 GW 模型) 。该模型后来得 触问题并推出了接触载荷和接触面积的经验公式, 到了很大地发展[2-3],但仍然局限于表面微凸体为纯 但该模型仅适用于载荷极大远进入完全塑性变形区 弹性变形的假定。ABBOTT 等[4]和 PULLEN 等[5] 的场合。KOGUT 等[10]也采用了有限元法研究了单 先后建立了粗糙表面的塑性接触模型,但此两模型 个球与刚性平面的接触问题,并通过曲线拟合导出 仅适用于载荷极大以致于表面微凸体发生完全塑性 了表征接触参数(接触载荷,面积和平均压力)与钢 变形的场合。上述弹性和塑性接触模型皆忽略了微 球法向变形量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但这些经验公 凸体的弹塑性变形区间。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式在钢球变形由弹性向弹塑性以及由弹塑性向完全 CHANG 等[6]基于微凸体塑性变形的体积守恒原理 塑性的临界转化点上述接触参数皆是不连续的,即 建立了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简称 CEB 模型) 。 出现阶跃式变化,而且这些经验公式的物理意义不 CEB 模型适用于微凸体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变形 十分明晰。 的表面接触,但亦存在以下几点明显不足。首先,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依据表面微凸体变形的连 该模型在临界屈服点出现接触载荷的跳跃式变化, 续性和光滑性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粗糙表面弹塑性 即在这一点平均接触压力从弹性区间的 2/3kH 变化 接触模型。通过与 GW 弹性模型和 CEB 弹塑性模 到塑性区间的 kH ,这里H 是较软材料的硬度,k 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