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分植物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部分植物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诊断的意义 凭借经验和知识对有病植物及时作准确的诊断鉴定,然后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 二、诊断的程序 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有无病症?发生面积和时间?区分两类病害.) ;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一般性病害确症必须做到:症状吻合,病原形态吻合。 三、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如发现一种新的病害或疑难病害时,就需要用柯赫氏法则来完成诊断与鉴定。 柯赫氏法则常用来诊断和鉴定侵染性病害,共4条操作步骤: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 (2) 相同。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如果是侵染性病害,再确定病原的大类型, 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 (一)侵染性病害的病害特征 特征是: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发病中心);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大多有病征存在,且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以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对熟悉的病害可以通过镜检发病部位的子实体,查对参考资料直接鉴定. 但为避免发病部位腐生真菌子实体的干扰,更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分离培养,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 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醇)——灭菌水洗3次——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4-26℃) —— 病原显微观察。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状特征: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 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要注意制片方法与镜检要点。 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 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噬菌体反应均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 在电镜下才能看到植原体。 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感。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醇)——灭菌水洗3次——用灭菌水制备悬液——用稀释法或划线法于牛肉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25-28°C) —— 显微观察。 3.病毒病害的鉴定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 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 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 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 5、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准则。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下列几点可以帮助诊断其病因: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仅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