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和止谤.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谏和止谤

教案内容、过程 教 法 时间分配 作 者 介 绍 臧克家,原名臧瑗望。 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现当代著名诗人。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求学时得到著名诗人闻一多的指点和鼓励。1933年起,先后出版《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等诗集。诗歌主题多揭露黑暗,歌颂光明,诗风明快,语言凝练,被誉为“人民诗人”。 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于1980年5月。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根据中央要求全面实行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彻底消除“文革”余毒,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党迫切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作者通过对比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联系现实,告诫各级领导同志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纳谏,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 题 解 纳谏,就是接受劝谏;止谤,就是制止进谏。作者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召公谏厉王止谤》两个故事中各取一个词语构成并列式结构,对比鲜明,一目了然。 第一部分 说明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感受,紧扣副题,并引起下文。“如饮醇酒”“如故人重逢”两个比喻,前者比喻读一般好文章的感受,后者比喻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感受,由一般到个别,语意连贯,真切自然。 第二部分 借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并以《召公谏厉王止谤》一文与之对照,述古论今。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 追述历史,说明纳谏的可贵和止谤的危害。 第2段先说古代帝王虽然设置谏官,但能倾听逆耳之言者并不多见。然后笔锋一转,指出也有少数明君为坐稳江山,能从谏如流,如唐太宗等。随后递进一层,指出齐威王和邹忌则是最典型的圣君贤臣。从一般情况说到典型人物,突出了齐王纳谏故事的典型意义。第3段、第4段以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为例,说明古代明君不多,讽谏皇帝是冒险的事,反衬齐威王纳谏的大智与风度。第5段则用周厉王止谤而垮台的情况与之对照。第6段指出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第二层 由古及今,从两个方面联系现实与历史相对照。 第7段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大有可鉴。由古及今过渡,为引出本文的主旨创造条件。第8段联想现在有些领导同志怕听逆耳之言,甚至进行打击报复,也将难免垮台。第9段联想“四人帮”以棒止谤,终被清算。 第三部分 就进谏与纳谏之间的关系谈两点具体感受。 第10段写感受之一:说明要得到成果,需君臣双方合力,特别强调君要善于听取意见。第11段写感受之二:强调臣要讲究进谏的方法。 第四部分 根据历史教训,希望各级领导同志也能“悬赏纳谏”,以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这一结尾,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具有感召力。 全文思路 从全文来看,是按着层进式的结构安排的:由“重读”引起古今对比,由对比引起感想,由感想提出忠告,层层推进,步步加深。在第二部分的论述中,主要采用对照式的结构,有古与古的对照,有古与今的对照,很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部分 ① ①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宗明义,点明文体,交待写作经过。 第二部分 ② ③ ④ ⑤ ②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议论展开的基础,观点确立的依据。 ③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本段列举比干、屈原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为赞扬齐王勇于纳谏的大智和风度作铺垫,同时也歌颂了邹忌敢于进谏的勇气和忠心 ④ “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本段的语气有什么特点? 充满敬佩、赞赏之情。 ⑤ “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本段在结构上的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第三部分 ⑥ ⑦ ⑥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如何理解这句话? 突出齐王勇于纳谏的大勇和令人感佩的气度。 ⑦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进一步表明作者的观点,在赞颂齐王勇于纳谏的同时,也称赞邹忌巧于进谏的方法。 第四部分 ⑧ ⑧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这句话在行文中有什么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