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框架下的地理素养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框架下的地理素养培养

新课标框架下的地理素养培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高 俊 昌 地理室 对标题的解释 ?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是指在课程要求的范围内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达到的地理素养 ?课标和以前的课程相比,在目标层面的三个维度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不同,培养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我所指的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问题的提出——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一:高考复习资料中说明要求记忆的地理分布知识 高考中涉及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记忆的内容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一些最为基础的地理分布知识,如世界海陆分布和大洲及大洋的分布、世界各大洲主要的地形区、著名河流、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世界著名工业地域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及省会的分布、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分布、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等,都是必须在图中熟练记忆,并能够在答题中准确再现的,这些是地理学习的基础。不具备这些最为基础的地理知识,就谈不上培养地理能力,也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对于这一类知识的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看图和填图记忆。 例2 高考复习资料中对一道高考题的解析 (2009年高考文综宁夏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1.B 2. A 3. D 解析:本组试题通过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图,考查考生区域自然与人文因素差异的基础知识及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本组题要求考生对两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熟练掌握,同时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特点也十分清楚,才能快速作出准确判断。 第1题考查两国家的降水特征的对比。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非洲赤道东岸的肯尼亚。由气候分布规律判断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①叙述正确; 乙位于非洲赤道东岸的东非高原,未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故④正确。 第2题考查两地鲜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比较分析,显然地处非洲赤道地区的肯尼亚相对于地处温带的荷兰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和光照条件。 第3题考查荷兰保持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显然,荷兰因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形成鲜花质量优是其突出优势,A、B、C选项所述荷兰相对于肯尼亚均无优势可言,故D项正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一)新课程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课改对各科的要求 ?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 ?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 ?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如区域、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如气候类型、洋流、人口增长模式) ?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课程标准对技能、方法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实质上讲是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因此,“标准”要具有评价的可操作性 ?限定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三类: 其一,运用图(表、资料) 其二,以……为例(举例、结合实例) 其三,绘制示意图等 ?行为动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