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空间的理性表达——世博会博物馆设计策略.docVIP

感性空间的理性表达——世博会博物馆设计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性空间的理性表达——世博会博物馆设计策略

感性空间的理性表达——世博会博物馆设计策略 杨明 汪蕾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收稿日期:2017-09-06 Ra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Emotional Space Design Strategies of World Expo Museum Yang Ming Wang Lei Received: 2017-09-06 1“世博”命题的建筑阐述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41届世博会后应运而生, 它以传播知识的展览活动为主, 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永久性博物馆。世博会记录了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浓缩和发展, 然而每一届世博会的大部分展馆都会在展览结束后拆除。为了留存150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动人瞬间, 延续未完结的故事, 世博会博物馆被当做一个“承载欢乐记忆的容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4.6万m, 分散组合的体量关系既可以凸显建筑的形象特征, 也可以灵活组织室外公共空间。“世博会”的事件属性结合建筑空间意象,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瞬间”和“永恒”的设计概念—“瞬间”描述了即时和变化, “永恒”涵盖了年代和经典。在建筑语言上, 分别由通透轻盈的“欢庆之云”和厚重沉实的“历史河谷”来表现, 通过贯穿功能、流线、场地、空间等一系列问题来共同打造富有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感的场所 (图1、2) 。 “历史河谷”是世博会博物馆的主体部分, 体量分裂后形成的室外空间与场地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公众活动顺着场地从城市自然引导至博物馆内, 再借由河谷分流至平台、展厅或者广场。人们来到这里, 有的希望感受到世博会上百年的辉煌历史, 有的想要找回若干年前上海世博会的特殊回忆, 有的寻求对未来文明发展的期待……对于种种世博情感, “河谷”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来唤起对深层信息的解读和想象。“河谷”幕墙选用了红铜色的铜铝复合板来营造环境视觉基调, 材料的质感、色彩、块面大小、分缝位置等等作为媒介所传递出来的涵义成为了关注点。定制的“铜铝复合板”材料是由铜板加铝板后衬蜂窝板的构造方式—在控制造价和保证幕墙强度的前提下, 压制出适宜的肌理和纹路, 表达了有关时间属性的深度和距离。此外, 河谷的幕墙上设置有可替换的板块, 可根据布展需求定制相应的纹理或文字, 作为展品的一部分, 用以强化世博会的历史记忆。 钢与玻璃构筑的自由形体“欢庆之云”是对伦敦水晶宫 (1851年) 的致敬和重构传承, 也是整个建筑中最轻巧灵动、动人心弦的元素。巴黎埃菲尔铁塔、机械宫 (1889年) 、巴塞罗那德国馆 (1929年) ……这些似有若无的观感和联系都交织在一起, 朦胧的、模糊的, 却又能找出蛛丝马迹来。它由3730块三角玻璃组成, 873m的展示步道连接了陈列展览、公共服务和屋顶花园等功能区, 形成独特的空中特展区。“欢庆之云”既是使用空间, 又为地面广场提供了天然的遮蔽物, 并在城市层面上将空间让位于城市。它让原本“河谷”平面化的围合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形成更为丰富的间隙空间。在建筑底部以3条云柱扭转收分, 在中部云柱扭转展开并相互联系, 逐渐与建筑顶部形成一个曲线流畅的轮廓。通透明亮的“云厅”空间是相对于传统博物馆封闭空间的一种全新体验, 形体的不确定性使功能的定义自由灵活, 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天空以及光线的无穷变化, 与“瞬间”的设计主题不谋而合。 1 设计概念图示 ??下载原图 2 功能组成图示 ??下载原图 2 公共空间里的“城市园林”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主旨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园的建设和开发对上海的城市空间格局发展产生了影响, 也让浦江两岸的滨水空间有了更紧密的协调呼应 (图3) 。世博会博物馆是在此契机之下先行于浦西片区启动的第一个城市公共项目, 大量的后续建设活动由此启动, 这也给首当其冲的世博会博物馆带来了挑战。建筑一方面是“世博精神”沉淀升华的载体, 另一方面又需在新的城市时代中与未来进行对话。如何寻找历史与发展之间的适宜方式是其无法回避的城市命题, 世博会博物馆在诠释“公共空间”的切入点上, 引入具有代表性的“中式园林空间”就是一种全新尝试。 博物馆的室外公共活动轨迹按“点、线、面”的形式在“河谷”中有序展开, 从东入口、南入口的地面开始往中心和高处攀延。10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室外庭院 (平台) 具有各自鲜明的场景个性:低层是东方文化起源的水庭院, 用极简的几何线条勾勒抽象概念;中间层是枯山水, 侧重表达万物生长和孕育生命;高层是茂盛繁华的意象, 传达了孕育之后的蓬勃生长。它们隔而不塞, 互为对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