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2013—培训课件.ppt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2013—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目的要求 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预防。 * 定义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主要由于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 病因及病理生理 (一)寒冷和保温不足 1、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 2、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 3、能量储备少,对失热的耐受力差 4、主要靠棕色脂肪细胞产热(此过程需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 5、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末饱和脂肪酸多,前者熔点高,遇冷时易发生皮脂硬化。 * * (二)基础疾病 新生儿严重感染 缺氧 心力衰竭 休克 能源物质消耗 热能摄入 产热能力 低体温 皮肤硬肿 * (三)多器官损害 低体温 皮肤硬肿 局部血液循环 淤滞 缺氧 代谢性酸中毒 毛细血管壁渗透性 水肿 * 低体温持续存在 硬肿面积扩大 缺氧 酸中毒 多器官功能损害 * 解剖生理特点 散热产热 低体温 冷 皮脂硬化 硬 寒冷、缺氧、感染 外周小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 肢端发冷 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外渗 有效循环血量↓ 休克 肾衰 血液浓缩 血流瘀滞 红细胞凝集 DIC 微循环障碍 酸中毒 心功能↓ 甚至心衰 肺血管 损害 肺出血 出血性 肺水肿 肿 RBC多 HB高 血液粘滞 血 管 内 皮 损 伤 、 血 小 板 凝 集 * 临床表现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1、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有早产、窒息、产伤、感染、热量供给不足等病史 2、多在生后1周内发病,早产儿多见 3、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吮奶差或拒乳,少哭、少动,心率慢,呼吸暂停 * 4、低体温:常降至35℃以下,轻症30-35℃,重症30℃ 5、皮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冷、硬、肿、色暗红或青紫色,压之轻度凹陷。 * * 硬肿顺序: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硬肿范围计算: 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 6、多器官功能受损: 严重时出现休克、心衰、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一般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有不同程度增高。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或减少者,多提示预后不良。 *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作以下检查 (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数100X109/L者占67.3%。 (2)凝血酶原时间 重症者延长,生后日龄在4日内者≥20秒,日龄在第五日及以上者≥15秒。 (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 (4)凝血酶时间25秒 (5)纤维蛋白原≤1.6g/L *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pH↓、PaO2↓、PaCO2↑。 4、测定血糖和血清电解质(钾、钠、钙、磷) 5、肾功能检查 6、必要时查心电图和胸片。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保温不足或可诱发本病的疾病,体温降低和皮肤硬肿即可诊断 轻度:体温≥35℃、皮肤硬肿范围20% 中度:体温<35℃、皮肤硬肿范围20%-50% 重度:体温30℃、皮肤硬肿范围50%, 常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 鉴别诊断 1、新生儿水肿 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日内自愈 ②早产儿水肿:下肢常见凹陷性水肿,有时延及手背、眼睑或头皮,大多数可自行消退 ③新生儿Rh溶血病或先天性肾病:水肿较严重,并有其各自临床特点 * 2、新生儿皮下坏疽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寒冷季节 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 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或受损部位 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不清楚并迅速蔓延 * 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宣传预防新生儿冷伤的知识 2、避免早产、产伤和窒息等,及时治疗诱发冷伤的各种疾病 3、尽早喂养,保证供给足够热量 4、注意保暖,使新生儿体温稳定 * 治疗 (一)复温:治疗低体温的关键。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 1、(1)肛温30℃、TA-R≥0,可置于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6—12小时左右可恢复正常体温。 2、(1)体温30℃、多数患儿TA-R0(产热衰竭),应置于比 肛温高1—2℃的暖箱中 (2)然后每小时提高箱温0.5-1 ℃, (3)于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 (4)肛温30℃,TA-R 0时,应采用外加温使体温回升 * 复温 T 30 ℃ TA-R≥0 6-12小时 T3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