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经验病毒性感冒.doc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育儿知识经验病毒性感冒 篇一:幼儿病毒性感冒治疗 幼儿病毒性感冒治疗 感冒既可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引起。由病毒引起者称为病毒性感冒,由细菌引起者称为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最为常见。 病毒性感冒 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和病毒性咽炎等,又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 病因 多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都可以引起病毒性感冒。 诱因 病毒性感冒通常都有诱因,比如受寒、受风、淋雨、从炎热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集体生活、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 症状 病毒性感冒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较轻)、咳嗽、声音嘶哑等,一般口腔无脓性分泌物,但可伴腹泻或眼结膜充血,一般来讲,如果舌头颜色是深粉红色、白细胞下降的话多是病毒性感冒,舌头颜色是淡粉红色、白细胞上升的话多是细菌性感冒。有的人会出现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可不发热,或出现低热、高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化验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或正常。 发病特点 病毒性感冒有自限性,就是说即使不经治疗,病程一般3~7天。另外,它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的病毒,可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患病毒性感冒后,部分人会因此出现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细菌感染。 轻度感冒患者不经治疗,只要通过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一般3~7天就可恢复健康病程。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如果病情较重、症状明显,就需要对症采用抗过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病毒性感冒)、镇咳药、中枢兴奋药等进行药物治疗,或辨证采用中药治疗。这个时候,用药的目的并不是治疗感冒,而是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病毒性感冒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有一些特殊人群必须特殊对待,也就是说即使得了普通的感冒也要引起重视,认真对待。这些人群是: 65岁以上或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这些人自身的免疫功能已有所减退,普通的感冒对他们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很难对付的疾病,稍有拖延,或是控制不当,即可能发生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患者,一旦感冒,就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痰里有很多糖,这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 幼儿 由于幼儿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因而普通感冒也可以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高热惊厥、心肌炎、支气管炎和脑膜炎等,因此,必须予以及时正规的治疗。 孩子病毒性感冒不要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 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比较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疗效确切。 第二,经济实惠,价格便宜。 第三,安全性高,没有任何副作用。 所以当孩子出现病毒性感冒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抗病毒中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 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转。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冲剂、蒲地蓝口服液等进行治疗。 发热高并不可怕: 感冒发热是小儿机体对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种反应,是保护性机制,有的父母,把发热看成是疾病轻重的象征,这是不对的。发热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发热,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 一些气管炎、肺炎可没有体温升高。所以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退热治疗也不能太急,大多数父母都想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过量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甚至出现低温,电解质紊乱,这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现象。退热要缓慢进行,只要把体温控制在高热以下,防止热惊就可以了。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口服退热要与物理降温措施交替使用,特别是婴幼儿,使用物理降温更好。还有,小儿不能象成人那样捂汗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