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就《当代文学评价与“返回古典”》答问.doc

刘再复:就《当代文学评价与“返回古典”》答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再复:就《当代文学评价与“返回古典”》答问.doc

刘再复:就《当代文学评价与“返回古典”》答问 2015-03-13 22:19 来源:共识网作者:刘再复,王淇/采21064次点击: /articles/culture/wenyi/20150313122195_all.html 用于“做人”也要小心,因为它对人要求太多太严,不易做到,于是就装,这也会导致“虚假”“虚伪”,所以我做人的原则还是自订为“外儒内禅”。把“圣贤”等大概念也“空”掉。   鲁迅仍然是中国最伟大的现代作家   刘再复:鲁迅研究是我人文研究的出发点。但出发点是文革末期和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所以研究著作中还带有当时意识形态影响的痕迹。对此,我在一九九〇年东京大学的讲演中作了自我批评。当时我讲的题目是:“鲁迅研究的自我批判”。尽管我反省了把鲁迅神化、圣化、偶像化的现象,但至今仍然认为,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现代作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对中国现实社会和精神病态的认识,其深刻度无人可比。毫无疑问,鲁迅是个具有巨大思想深度和具有独特文体的天才。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华在哪里?精华就在鲁迅的作品里。当然,鲁迅的本质是个作家、文学家,作家总有许多激奋之词,我们不应当把作家一时的激奋之语上升为普遍的真理,把“一个也不宽恕”、“党同伐异”等文学语言拔高为普遍原则,这样就会陷入荒谬。 很抱歉,因为远隔重洋,我完全不知道大陆教科书“大幅度删减”鲁迅作品的情况细节,因此也无法对此作出评论。只能说,教科书里鲁迅作品的比例较重,这很正常。但过重则有独尊的嫌疑,所以调整也是可以理解,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增删要有眼光,有水平。但我希望无论如何,中学课本一定要留住《故乡》、《孔乙己》、《祝福》等经典作品。这可是苍天赐予中国人的真金子。   作家必须超越现实身份、守持艺术主体   刘再复:我在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六年之交,发表《论文学的主体性》。这篇论文的历史针对性很明显。针对的是“主体性失落”这一现象。谈论的重心是作家主体性的失落。作家主体包括作家的现实主体(世俗角色)和作家的艺术主体(本真角色)。我所说的“失落”是指艺术主体性的失落。作家的现实主体可以是革命战士、共产党员、各种职业者,但进入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时,不应当以世俗角色(现实主体)的身份参与,而应当以本真角色(艺术主体)的身份参与。也就是说,进入精神价值创造时,作家必须“超越”现实主体的身份而守持艺术主体的身份,这样才可能实现文学主体性与艺术主体性。然而,我国当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家,在五、六、七十年代普遍混淆上述两种角色,普遍不能超越现实主体的限制。例如现实主体是党员,进入文学艺术创作时就讲党性、阶级性、革命性、纪律性等。我并不反对党员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守持党性,但希望作家进入创作时应当着眼人性、个性、自性、审美特性等等,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整体的文学艺术水平。 作家主体性的失落,派生出各种现象,其中有一现象就是“失语”。所谓失语,就是不会说自己的话,没有个人的声音,没有个性的表述。当时失语现象很严重,连最杰出的现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曹禺等也失语。但我所批评的“失语”,不是针对某个作家,而是针对当代文学中的两种普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以政治话语取代文学话语,丧失本真文学语言。总是讲“阶级斗争”、“继续革命”、“全面专政”,总是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作为作品的基调,自然就会丧失文学语言。第二是以集体经验话语取代个体经验话语,从而丧失个性语言。我肯定高行健和朦胧诗派的功绩,就是从这一视角说明,他们开始把集体经验语言转换为个体经验语言。那个时代,即使最优秀的诗人郭小川,他使用的语言也是集体经验语言,五八年他偶尔写了“望星空”这首具有个人化语言的诗歌,就受到批判与讨伐。  我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平已超过现代文学 刘再复:八十年代,我国当代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许多优秀的作家诗人恢复了文学主体性。虽然不能说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已经完全恢复了文学主体性,但可以说,文学主体性已在中国的许多当代主流作家中“复归”了。这种复归的标志之一是他们已从“政治理念”的笼罩中走了出来,开始具有自己的文学理念。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声音,尽管在现实层面上,他们还常常讲着一些老话语、老概念,但在作品中却有许多新话新语言新思维。所以我对我国的当代文学成就评价很高,甚至认为它的整体水平已超过现代文学。  许多文学作品变成意识形态的注脚与转达形式 刘再复:照理说,文学主体性一旦强大,它是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但是,文学主体性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许多作家就受社会潮流、社会风气的影响,钱锺书先生在批评陆机时,说连他也难免充当“风气中人”。唯有独立不移的大作家,才能真正成为“潮流外人”、“风气外人”,也就是《红楼梦》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