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中的隐喻——川南叙永“蒙毕”服饰艺术的田野研究.pdf

服饰中的隐喻——川南叙永“蒙毕”服饰艺术的田野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12年第1期(总第126期) 民族学人类学 服饰中的隐喻 ——川南叙永“蒙毕”服饰艺术的田野研究 刘 芳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昆明650221) 摘 要:川南叙永的“蒙毕”至今在内地民族散杂区仍然极大地持守着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作为 可视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服饰艺术中,“蒙毕”通过服饰的展示极好地呈现并浓缩了他们的文化因子,以 无声的方式以及巧妙的补充来诠释和传承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脉络;“蒙毕”的服饰艺术并非仅仅是为了 展示一种所谓的艺术之美,但其深层意境却是要告知一部无声的历史、一种无言的诉求,它所想表达的主题 是少数族群历史上失去话语权的无奈,从而寻求一种争取自身话语权的抗争形式。 关键词:“蒙毕”;服饰艺术;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C950文献标志码:h 文章编号:1004-4922(2012)01-0147-05 J,In叙永的“蒙毕”(汉语意为“高山苗”,我衣”。穿着它吹着芦笙来到京城,骗过皇帝救回 国西部苗族众多支系之一)至今在内地民族散杂 了自己的妻子,一路逃亡,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时 区,仍然极大地持守着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在 候,天台山的石门洞开,二人进去后又“嘭”的合 作为可视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服饰艺术中, 上’,[1】。 “蒙毕”通过服饰的展示极好地呈现并浓缩了他 在川南叙永县“蒙毕”社区的田野工作中,族 们的文化因子,以无声的方式以及巧妙的补充来 人告诉我们:那用兽皮和鸟羽毛做的衣服是“七 诠释和传承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脉络。 彩衣”,就是“蒙毕”的服装,它所展现的是民族服 一、由七彩衣的故事引起的话题——“蒙毕” 饰的艺术之美。但是,服饰本身所记载的并不都 和她的服饰艺术 是甜蜜的故事,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蕴意往往 在川滇黔交界的“蒙毕”地区,流传着一个美 是多方面的。考察“蒙毕”的传统手工及水平和 丽的爱情神话:“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夫妻,丈 他们的审美意识,最突出和最有代表性的,的确是 夫勤劳善良,妻子贤淑美丽,二人过着男耕女织的 表现在复杂工艺技术水平上的服饰文化。 幸福生活。由于丈夫每天劳动的田地离家很远, 从艺术人类学角度来看,“蒙毕”服饰的手工 因思念妻子,所以妻子就作了一幅自画像给丈夫 艺特点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第一,纺织工艺,主 带在身边。丈夫劳动的时候就把画挂在树丫上, 要是织布、织锦、编织花边和编织花带等。传统土 一抬头就能看见妻子。有一天,一阵风吹来。吹走 布的制作过程工序复杂,涉及缫丝、绩麻、轧棉、卷 了妻子的画像,画像一直被吹到了京城里。皇帝 梃、纺纱、加捻、捣练、煮纱、络纱、浆纱、牵纱、理纱 见了画像起了贪念,将农人的妻子抢到了皇宫里。 上机和织布等。织品有棉麻混纺、麻织品、棉制品 农人按照妻子被掳走时留下的话,用两年的时间 等,一般为平纹布。第二,染布工艺,包括蜡染工 在山林里猎来野兽的皮和百鸟的羽毛,编织了一 序,因为专业作坊出现而变得十分简便。人们只 件由兽皮和鸟儿羽毛制成的色彩斑斓的“七彩 要在家中将黄蜡(蜂蜡)溶化后点在布匹上,再拿 收稿日期:2011一12一11 基金项目:云南省2008年度。两院课题”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芳(1965一),女,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和民族理论研究。

文档评论(0)

大吧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