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称课程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电子称的设计 摘 要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 AT89S52 为控制核心,实现电子秤的基本控制功能。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部分由信号的前级处理和 A/D 转换部分组成。人机界面部分为键盘输入 , ,可以直观的显示,使用方便。电子秤具有称重精确度高,简单实用,成本低,制作简单,测量准确,分辨率高,不易损坏和价格便宜等优点是家庭购物使用的首选一、现状 ????5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衡器制造业的发展。60年代初期出现机电结合式电子衡器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电子衡器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我国电子衡器的技术装备和检测试验手段基本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的水平。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电子衡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差距是技术与工艺不够先进、工艺装备与测试仪表老化、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少、功能不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等。二、发展趋势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秤以及各种新型结构的测量装置在许多需要A/D转换和数字采集的系统中,情况下,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都很微弱,必须通过一个模拟放大器对其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才能满足A/D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情况下,就必须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放大器。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图1 LM358的特点: . 内部频率补偿 . 低输入偏流 . 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 .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宽,包括接地 . 差模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于电源电压范围 . 直流电压增益高(约100dB) . 单位增益频带宽(约1MHz) . 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3—30V); . 双电源(±1.5 一±15V) . 低功耗电流,适合于电池供电 2.3A/D转换器的选择 双积分型 A/D转换器精度高,但速度较慢(如:ICL7135),具有精确的差分输入,输入阻抗高,可自动调零,超量程信号,全部输出于TTL电平兼容。 双积分型 A/D转换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对正负对称的工频干扰信号积分为零,所以对50HZ的工频干扰抑制能力较强,对高于工频干扰(例如噪声电压)已有良好的滤波作用。只要干扰电压的平均值为零,对输出就不产生影响。尤其对本系统,缓慢变化的压力信号,很容易受到工频信号的影响。故而采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可大大降低对滤波电路的要求。 作为电子秤,系统对 AD的转换速度要求并不高,另外双积分型A/D转换器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精确的差分输入,低廉的价格。综合的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我最终选择了ICL7135{1}脚(V-)-5V电源端;{2}脚(VREF)基准电压输入端;{3}脚(AGND)模拟地;{4}脚(INT)积分器输入端;{5}脚(AZ)积分器和比较器反相输入端;{6}脚(BUF)缓冲器输出端;{7}脚(CREF+)基准电容正端;{8}脚(CREF-)基准电容负端;{9}脚(IN-)被测信号负输入端;{10}脚(IN+)被测信号正输入端;{11}脚(V+)+5V电源端;{12}、{17}~{20}脚(D1~D5)位扫描输出端;{13}~{16}脚(B1~B4)BCD码输出端;{21}脚(BUSY)忙状态输出端;{22}脚(CLK)时钟信号输入端;{23}脚(POL)负极性信号输出端;{24}脚(DGND)数字地端;{25}脚(R/H)运行/读数控制端;{26}脚(STR)数据选通输出端;{27}脚(OR)超量程状态输出端;{28}脚(UR)欠量程状态输出端。1)输入阻抗达109Ω以上,对被测电路几乎没有影响;2)自动校零;3)有精确的差分输入电路;4)自动判别信号极性;5)有超、欠压输出信号6)采用位扫描与BCD码输出。)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电子秤以单片机为主要部件,利用全桥测量原理,构成一件简单电子称,其中测量电路中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本设计采用全桥测量电路,使系统产生

文档评论(0)

天天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