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编修和清初的史学评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清代史学发展史论文代发表/menu4.html上,《明史》 编修是清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的结果。清廷之设明史馆修撰《明史》,除秉承历朝开国 即修前代史的传统外,还为了压制当时兴盛的私修明史之风,拉拢钳制汉族士人;汉族士人 之参与《明史》修撰,是想借修史保存故国文献。由于这次史书修撰既关乎清廷政治,又关 乎士人对明史的认识。因此,围绕《明史》修撰,明史馆馆臣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史 学主张。不仅如此,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最高统治者康熙、雍正皇帝等也表达了自己 的史学观点,他们大量借鉴历代史书修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根据《明史》修撰的实 际情况,对史学功用、史书修撰原则、史书体例、史料辨析等史学问题提出了不少具有方法 论意义的看法,这些史学见解与主张,既是史家个人的观点,同时又打上了官方意志的印记。 清初史学思想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几乎都与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同时这些见解又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着清代史学发展的走向,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明治乱、鉴得失与核实求真 明史馆馆臣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明史》编修的。作为明末遗民,他们中的多数 人对故国文献有种爱恋之情,“以任故国史事报故国”,[1]希望能借此保存一代之史。从 学术渊源上看,《明史》纂修官中的许多人都和黄宗羲、顾炎武有着这样那样的学术关联, 比如万斯同、潘耒等人与黄宗羲、顾炎武有着直接的学术渊源,徐元文、徐乾学、李因笃、 朱彝尊、汤斌等人与黄、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受黄宗羲、顾炎武史学思想影 响很大,在论述史书修撰的价值与意义时,摒弃明代虚无学风,沿着经世致用和核实求真两 个思路来考虑问题,明显折射出清初崇实黜虚的学风转向。 潘耒是顾炎武的学生,深得顾氏治学之要领。他特别推崇乃师“明体适用”的经世思想,指 出顾氏之学乃“通儒之学”,并批判了雕琢剿说、高谈无根的“俗儒之学”。[2]受此影响, 他提出研究历史的目的和宗旨应该是“史家大端,在善善恶恶,所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 之幽光者,其权至重”。[3]对历史事件做出善善恶恶的道德评价,劝戒后人,是潘耒参修 《明史》的指导思想。 《明史》之成,黄宗羲的学生万斯同功劳最著,他“不居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4] 制定凡例,拟定传目,统改史稿,以自己的才学识深刻地影响着《明史》修撰。他继承黄宗 羲经世致用的思想,对当时理学空谈性天、学者脱离社会现实和民众生活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认为史学乃经世之大端,“将尽取古今经国之大猷,而一一详究其始末,斟酌其确当,定为 一代之规模,使今日坐而言者,他日可以作而行耳”。他指出,通过考察历史上的治乱兴衰 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决非一时的“因时补救”所能比,而是具有“建万世之长策”的长久价 值。[5] 汤斌对史学的社会作用也有深刻论述。他学出孙奇逢,笃守程朱,亦不薄陆王,主于刻励实 行,不尚空谈,反对虚空玄远的学风。他在给顾炎武的一封信中称赞顾氏为“当今第一有用 儒者”,敬佩顾氏治学“有裨世道”,认为顾氏批判当时学者溺于空疏无当之学,是切中时 弊之言,并指出圣贤之学是切于民生日用的。[6]他反对重经轻史的言论,认为经史同条共 贯,史学不仅“备事辞”,而且“明道法”,所谓“经史之法,同条共贯。《尚书》备帝王 之业,经也而通史;《春秋》定万世之宪,史也而为经。修史者盖未有不祖此者也。故道法 明而事辞备,此史之上也”。[7]明史馆初开之时,汤斌就上疏顺治皇帝,提出自己对修史 的见解,强调指出“臣窃惟史者,所以昭是非,助赏罚也。赏罚之权行于一时,是非之衡定 于万世”。[8]彰扬史学昭明是非的作用。 史书具有别善恶、考盛衰、鉴得失的作用,这是《明史》作者的共识,如叶方霭认为:“史 之有作,所以别善恶,著劝惩,考政治之盛衰,审质文之厘革,是者取之,否者舍之。”[9] 施闰章认为“史不可一日无也”,修撰《明史》的目的就是“监前代之得失,以信今而传后,” [10]曾担任史馆总裁的徐乾学、徐元文,治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颇有本源。《亭林文集》 卷六载有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向他们提出“夫史书之作,鉴往可以训今”的治史原则。 受此影响,他认为《明史》之修,就是要起到“扬善惩恶”、“垂万世之炯戒”、“取信于 将来”、“传之于后代”的作用。[11] 与强调史学经世致用一样,《明史》作者还强调史学求真。如毛奇龄提倡对史料的考实。他 在研究了明代《实录》和野史后,深感其间捏造甚多,他上书总裁官,说:“捏造之不可也, 捏造则何不可造也。捏造非史也。”[12]他猛烈批判了那种“诬经诬史诬当今帝王诬后世” 的“诬史”。[13]为防止“诬史”流传后世,他提出“核实”的主张,“千秋信史,所贵核

文档评论(0)

企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