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EIGNWOOD WELLNESS 中医推拿简介 推拿古时称“按摩”“按跷”“乔摩”等等,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两部分,即操作者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工具,在受治者的体表作规泛性的动作,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功法锻炼是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推拿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的治疗效果。 概论 起源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推拿一词,始见于起于明朝--万全写的《幼科发挥》,最早萌于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原始社会人类在繁重艰苦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对于经常发生的损伤和病痛,会不自觉的用手抚摸\拍打疼痛局部及周围,当这种不自觉的行为使痛苦减轻后,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逐渐由本能行为发展到自觉的医疗行为。 1 早期 古代社会患病后首先采用按摩治疗,简单有效 先秦 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 秦汉 张仲景用心外按摩法救治了 “缢死 ” 隋朝 开始将按摩手法运用到骨伤科病人(骨折脱位整复) 这时推拿开始传到日本 发 展 2 明朝 太医院设立医学教育 清朝 设立推拿专科 民国推拿存在于民间 发展于民间 新中国成立后,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推拿著作的出版和推拿队伍的建设,都出现了非常空前的繁荣景象。现在中医药大学里都开设针灸推拿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对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需求,推拿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和发展中…… 发 展 常用手法及内容 摆动类:一指禅 滚法 揉 弹拨 摩擦类:摩 擦 推 搓 抹 振动类:抖法 振法 挤压类:按轻 压重 拿 捏小儿 踩 点 掐 捻 叩击类:拍 击 弹头 啄 叩 运动关节类:摇 扳 背 拔伸 小光推拿:略 常用手法 基本治法及治疗原则 祛风寒 适初起风寒 吐积滞 适用 中毒在胃 等 泻下 适于食积 腹胀痛 等 和气血 适功能紊乱的病症 袪寒 适于怕冷 手足发凉等 通气血 适于关节不灵活 肌肉痛 补正气 适用于体质虚弱 消积聚 适用食积 小便少等 汗吐下和温通补消 一般疼痛的常见发病原因和机理 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使肌肉、韧带受到较长时间的牵拉而使软组织损伤,局部缺血缺氧,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身体突然扭转或复位时,滑膜层会进入增大的关节间隙,若快速回复原位时会受到挤压而出现剧烈的疼痛,也可能因骨错缝、肌肉拉伤而疼痛 长时间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会使肌肉紧张而影响血运,所谓不通则痛 比如腰椎骶化,腰椎后关节不对称,脊椎融合等 ,都会引起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炎等 脊柱后凸 侧凸 骨盆倾斜等 脊柱滑脱 椎间盘病变等 劳损 扭伤 感受风寒 骨骼发育畸形 炎症 姿势不良 损伤 推拿 疏通经络:激发经气并通过经络途径影响脏腑,从而改善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消除水肿 滑利关节:纠正关节错缝 增宽间隙 松解粘连: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以减轻疼痛和运动障碍 理筋止痉:通过增加肌肉相对长度缓解痉挛 疼痛 回纳复位:可使突出物回纳或左右移位,改变其 与神经根的关系 功 效 作 用 推拿对人体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沁尿系统 5血液系统 6内分泌系统 7免疫系统 8神经系统 9运动系统 10损伤修复 1促进血流,改善微循环 降低外周阻力 2改善呼吸道的通、换气功能 3调整胃肠蠕动 促进溃疡修复 4双向调节膀胱张力 5增加白细胞总数和吞噬能力 6提高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7捏脊疗法可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8解除大脑紧张和疲劳状态 镇痛 9改善肌肉营养 解除肌肉痉挛 10加快静脉回流促进水肿吸收 人体的脊柱结构 骨:206块,脊柱包括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1尾骨1,除第1.2颈椎外椎骨间均有一个椎间盘 肌肉:600多块,连接于骨和关节之间 椎间盘 中医疼痛的性质和原因 气滞作痛 血瘀作痛 寒气阻滞经络或阳气亏虚 火邪窜络或阴虚 湿邪阴遏气机 湿邪侵袭肌肉关节 有形实邪阻滞经络 脏腑经络失养 阳气精血亏虚 气滞或痹证风偏盛 胀痛 刺痛 冷痛 灼痛 重痛 酸痛 绞痛 空痛 隐痛 走窜痛 疼痛性质:静息痛和运动痛 颈椎或腰椎管外组织损害常表现为静息痛。由于肌痉挛及挛缩变性、粘连的病理性改变,若使人体长期处于某种体位,尤其是静卧状态,势必加重缺血性损害,最终导致痉挛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或行走,使腰部软组织的血供得到改善,疼痛可以逐渐缓解。而椎管内病变表现为运动痛,椎管内硬膜囊外和神经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的炎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itter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