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点二:他是一个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观点三:他是一个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 观点四: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一、基础积累(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秦军氾(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 远君之薄(bó)也 共(ɡōnɡ)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quē) 秦逢(pánɡ) 孙戍守(shù) 【解析】选A。“氾”应读fán,“缒”应读zhuì。 ﹒ ﹒ ﹒ ﹒ ﹒ ﹒ ﹒ ﹒ ﹒ ﹒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作动词 B.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隐蔽 【解析】选D。敝:损害。 ﹒ ﹒ ﹒ ﹒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解析】选D。A.介词,对;B.连词,假如;C.介词,用,拿;D.①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他的。 4.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B。B项“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C、D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解析】选A。A项为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 ﹒ ﹒ ﹒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D.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 【解析】选D。应为判断句。 * 烛之武退秦师 鲁之君子左丘明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依《春秋》著成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 《左传》是继《春秋》之后的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围郑缘由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 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 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 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却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 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晋国想争夺霸 权,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 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领的晋、宋、 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 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 本文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君撤军的故事,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