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的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的课件.ppt

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军功授爵制 西汉——察举制、征辟制 东汉末、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明、清——八股取士(科举制) 1、 对罗马帝国: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人的行为,稳定社会秩序; 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2、 对世界: ①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③罗马法遗产仍受益于今天: 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借鉴了罗马法原则。 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维多利亚继位时只有18岁,首相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她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的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当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和满腹牢骚,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回家乖乖写他的回忆录。 同样作为立宪君主,祖孙二人的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 1、英国实现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2、德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皇帝有权任命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皇帝掌握各方面大权。 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披着民主议会外衣粉饰门面的,以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 内容 相互 关系 局限 作用 目的 宗法制 分封制 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 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与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了具有相对含义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扩大了疆域; 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等级序列。 保障各级贵族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 家国结合,强化王权。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或原则。 王位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严格的等级秩序。 分封制与宗法制 王国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旦势力强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社会发展,血缘关系松弛,封国一旦势力强大,无法长久维持统治 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 ⑴皇帝制度 ①“皇帝”名号的确立 ②基本内涵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⑵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⑶地方机构-----郡县制 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律令、图籍,兼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课本表述)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4)法律、选官制度 颁布秦律、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历史作用 与中央关系 基础 世袭 传承制度 与宗法制相联 实行条件 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分封制与郡县制相比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为基础 前期固统治,拓疆域; 后成为导致诸侯分裂割据的制度根源。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利于加强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易导致皇权过分专制。 性质: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巩固统治 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 同: 一、中央行政机制的变化 1.秦汉:三公九卿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和三司 4.元:一省制 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 三、中国监察与谏议制度变化 秦——御史大夫 西汉——御史府(辖十三州刺史) 隋、唐——门下省 宋——谏院、通判 明清——都察院、科道、按察使司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利: ①士人参政,扩大统治基础; ②高素质人才,官僚体制的成熟; ③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④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科举制的演变: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代—明清(八股取士) 弊: 特别是明清时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创造力,造成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进一步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h2000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