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doc

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 在《重新理解马克思》一文(载《学术界》1996年第5期)中, 我从马克思研究中许多新材料的发现、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等因素出发,提出了“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口号,在理论界激起了一定的反响。然而,重新理解马克思并非易事,虽然前人和同时代的人在这个方面做出的努力可供借鉴,但模仿和追随并不是出路。即使像卢卡奇、葛兰西、科莱蒂、阿尔都塞、萨特、哈贝马斯这些在重新理解马克思的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的学者,其学说也面临着一个被反思、被超越的问题。一言以蔽之,重新理解马克思必须另辟蹊径。 那么,人们应该从哪一点契入进去,拉开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序幕呢?我认为,这个契入点应该是马克思的哲学观。这不仅因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是他的全部学说的基础和核心,而且也只有通过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深入反思,才能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及其划时代的贡献之所在。 一、“哲学之扬弃”在马克思那里的含义 每一个研究过马克思思想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从青年时期起就对哲学怀着浓厚的兴趣,他广泛地涉猎了从古希腊罗马到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哲学,对德国哲学的研究尤其深入。虽然当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总体上还处在黑格尔的影响下,但已拥有一些批判性的新见解,“哲学之扬弃”就是青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的见解。马克思的这一见解最早出现在1840—1841年的博士论文中。他指出:(1 )就哲学和世界关系而言,“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其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的缺陷,正是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错误,而且只有当它陷入这些错误时,它才消除掉这些错误,”〔1 〕马克思在这里提到的哲学的“丧失”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哲学的世界化也就是世界的哲学化,哲学一旦融入世界,它也就丧失了自己外观上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哲学是对世界的反映,所以当它起来反对外部世界时,它同时也就是内在否定和内在超越。(2)就哲学同创制哲学体系的个别的自我意识的关系而言, 自我意识是介于哲学和世界之间的中间环节,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对哲学与世界的辩证关系的把握,来推动哲学和世界的改造与发展。 在写于1842年6—7月的《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一文中, 马克思嘲讽了德国哲学“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的特征,强调哲学不应该成为世界之外的遐想:“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2〕在1843年致卢格的信中,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咀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是了。现在哲学已经变为世俗的东西了,最确实的证明就是哲学意识本身,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3〕乍看起来,在这些论述中, 马克思并未涉及到“哲学之扬弃”的专题;但实际上,马克思论述的正是这个专题并把它进一步深化了。因为马克思不再象《博士论文》中那样笼统地谈论哲学,他从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的眼光出发,把哲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科学”自居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现存的哲学;另一类是以费尔巴哈、布·鲍威尔等人(也包括马克思本人)为代表的、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在马克思的心目中,前一类哲学是应该被扬弃的,唯有后一类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在写于1843年底到1844年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哲学观又有了新的发展。他认为德国的实践派提出“否定哲学”(Negation der philosophie)的口号是正当的,其错误在于仅仅停留在这个口号上,以为只要说上几句陈腐的气话,对德国现存哲学的否定也就完成了。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把哲学研究引向现实,从现实出发来批评现存的哲学,才能真正扬弃这种哲学。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批判了德国的理论派。该派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对德国这个世界的斗争,没有想到现存的哲学本身就属于这个世界,而且是这个世界的观念上的补充。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既是对世界的反映,又是这个世界在观念上的补充,所以,扬弃现存哲学和在世界上实现哲学,应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还指出,完成这一过程的历史使命已落到无产阶级的身上,因为哲学不扬弃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扬弃自己。在这里,马克思已超越了《博士论文》马克思提到的哲学、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关系的观点,具体化为德国现存哲学、德国现实和无产阶级的关系。 在写于1845—1846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哲学观又有了突破性的新发展。他不仅超越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现代哲学和以费尔巴哈、布·鲍威尔等人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而且与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h2000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