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儿科临床医学论文,健脾通络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doc

临床医学论文儿科临床医学论文,健脾通络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儿科临床医学论文,健脾通络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doc

临床医学论文儿科临床医学论文“健脾通络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儿童 脾虚 健脾 通络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小儿脾常不足,生化乏力,气血相对虚弱,易生积滞,壅滞脾络,阻滞气机,无论患何病证,均应以顾护脾胃为本,治宜通络开滞,以助脾之运化。 1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脾常不足”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宋代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脏腑娇嫩,脏腑之气薄弱,脾常不足,脾胃气虚,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薄弱,同时,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才能供给身体的生长需求。机体易处于气血相对不足的状态,因此,临床上常见小儿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钙、锌缺乏等,造成机体发育失衡,尤其是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更易出现这些情况。正如著名儿科医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中指出:“小儿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 2 作用机制 2·1 健 脾小儿脾胃功能相对薄弱,加之饮食不能节制,不知饥饱,或贪食肥甘厚味,易伤脾胃,使脾胃功能更弱,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纳呆、消化吸收不良、腹泻、便秘等多种症状出现,不仅影响生长发育,且易染病。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又指出:“小儿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临床脾胃虚弱、身体瘦弱的小儿不仅食欲低下,易出现反复腹痛、泄泻等消化道疾病,而且常常易患感冒、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疾病及肾脏病、风湿病等免疫相关性疾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消化功能正常,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充分,体质健壮,生长发育正常,不仅抵抗力强不易染病,且病后易于恢复。金源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又曰:“善治者,唯在调理脾胃。”因此,无论是小儿的日常调护还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均应注意顾护脾胃之气。 2·2 通 络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经脉承载气血,渗灌脏腑百骸以濡养之。络脉是经脉系统细肢末节,络脉气血充盛、畅达是脏腑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络脉细小,易虚易实,气血亏虚易致络脉空虚;邪至脏腑,最易留滞脏腑脉络,阻滞气机,阻碍血之运行,而成癥积。现代医家吴以岭教授提出“络病学说”理论,认为“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侵入的通路,各种致病因素伤及络脉最易影响其运行而致络病”。其指出络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型,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1]。小儿脾气虚弱,食滞肠腑,阻滞脾胃之络,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积滞,又进一步阻滞脾胃之气机,使脾胃失于转输之职,导致消化吸收功能更弱,乃至形成疳积。“络以通为用”,故儿科临证在健脾胃之剂中加莪术、丹参等通脾络,畅达气血,以助脾之运化健脾通络,实为补中寓清之道。 3 病案举例 3·1 积 滞患儿,男,3岁,2008-02-21初诊。患儿长期食欲低下,稍食即饱,偏喜面食、粥类,不喜肉食,反复诉脐周痛,得温则缓,夜间手足心热,夜寐欠安。大便初干,1 d 1次。症见:患儿形体瘦弱,面色萎黄,发干无光泽,肌肤削薄,舌质暗淡,苔白厚,指纹紫滞。叩诊:上腹部成鼓音。西医诊断:厌食。中医诊断:积滞,证属脾虚食滞型。治宜健脾益气、通络开滞。处方:白术10 g,茯苓20 g,黄芪10 g,太子参10 g,枳壳6 g,槟榔6 g,荜拨6 g,乌药6 g,山楂20 g,鸡内金20 g,制半夏8 g,莪术10 g,赤芍10 g。5剂(颗粒剂),水冲服,1 d 1剂。二诊:患儿食欲增加,腹痛渐止,夜寐渐安,观舌苔薄白,中药守前方之法,减槟榔、荜拨、乌药,加当归10 g,5剂(颗粒剂),水冲服, 1 d 1剂。三诊:患儿食欲正常,面色转润,大便调, 1 d 1次,守健脾消积、养血通络之法调理,以固疗效。处方:白术10 g,茯苓10 g,山楂20 g,鸡内金20 g,枳壳8 g,莪术10 g,太子参10 g,蒸黄精10 g,当归10 g。每日半剂,继服二十余剂,食欲旺盛,肌肉渐丰,体重渐增,面色红润随访2年,未复发。按 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薄弱,失受纳之功、转输之职,气机不畅,脾络为之滞涩,故常脐周痛;久则脾胃之络壅滞,形成积滞而见脘腹胀满、纳呆、稍食即饱胀;气血失于荣养则面色萎黄、发枯少泽、肌肤干燥。治疗首当健脾消积、通络开滞。方中白术、黄芪、茯苓、太子参益气健脾,枳壳、槟榔、荜拨、乌药、莪术行气开滞、温通止痛,山楂、鸡内金、制半夏消积开胃。待腹痛止、食欲正常之后在益气健脾、通络开滞的基础上减温通之品,加黄精、当归以养血,使气血相生,生化有源。 3·2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女,5岁,2008-04-25初诊。患儿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气管—支气管炎,自去年入冬以后更是频繁发病, 1个月1次,甚至二三周1次,发病过程中经常出现高热,反复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故来寻求中医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h2000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