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保和丸剂型改革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保和丸剂型改革初探.doc

【摘要】? 对保和丸的剂型改革进行初步探索,找出保和丸的适当剂型,为保和丸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 保和丸;剂型;制备工艺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以丸剂用于临床多年,用于治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1。丸剂释药缓慢,制法简单,但存在服用量大、小儿吞服困难、生物利用度低2等不足,故根据现代研究资料,进行剂型改革初探。将本方制备成胶囊剂或片剂,既解决了服用量大、携带不便的困难,还可改善口感方面的不足,又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制剂的稳定性。 ??? 1处方组成1 ??? 山楂180 g、神曲60 g、半夏90 g、茯苓90 g、陈皮30 g、连翘30 g、莱菔子30 g。 ??? 2工艺路线的设计 ??? 2.1? 山楂 ???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3,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等。动物实验表明,山楂中的有机酸口服后有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消化的作用3。有机酸易溶于水,故山楂选用水提取方法。 ??? 2.2? 神曲 ??? 酵母制剂,含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甾醇、蛋白质及脂肪、挥发油等。含多量酵母菌和b族维生素。干酵母菌中也含多种b族维生素,故本品具有b族维生素样作用,如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机能等。为保持有效成分,神曲采用粉碎方法。 ??? 2.3? 半夏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3,主要含挥发油、多种氨基酸等。研究表明,半夏水煎液对小鼠胃肠运动呈显著促进作用3。故半夏选用水提取方法。 ??? 2.4? 茯苓 ???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3,主要含茯苓聚糖、三萜类茯苓酸、茯苓素等。研究表明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3。糖和酸均易溶于水,故茯苓应选用水提取方法。 ??? 2.5? 陈皮 ???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3,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肌醇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陈皮水煎液能提高人唾液淀粉酶活性3。故陈皮先提取挥发油,再β|cd包合,以增强疗效。药渣选用水提取。  2.6? 连翘 ??? 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4 ,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甙、维生素p等。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故连翘选用水提取方法。 ??? 2.7? 莱菔子 ???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3,主要含芥子碱及芥子碱硫酸氢盐和脂肪油等。莱菔子煎液有收缩离体胃、十二指肠平滑肌作用3。故莱菔子选用水提取方法。 ???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临床要求、生产可行性及生产设备等方面因素,本方为复方,根据中医药理论,复方药物一般应合煎,故可基本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各味药的提取方法,陈皮含有挥发油,并且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故应在制备工艺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后,再考虑与山楂、半夏、茯苓、连翘、莱菔子五味药合煎,水提液浓缩浸膏醇沉除杂。神曲粉碎成细粉。 ??? 3工艺流程图 ??? 4讨论 ??? 虽然对保和丸剂型改革工艺进行了设计,但是与实际还是有一定距离。比如,陈皮提挥发油的方法学考察,包合技术,加β-环糊精多少;水提工艺中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考察;精制过程;干燥方法;辅料的筛选;剂型的选择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37. 2孙耀华.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 3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7,169,96,120,129.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7.

文档评论(0)

专业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